【求学记】王思涵:以清醒写意,以热爱落笔

2025-05-27 10:33:53作者:刘生成 审稿:陈俊霖 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数:

  

人物简介:王思涵,人文学院英语2021级2班学生。现已成功申研香港中文大学跨文化研究专业。大学期间,参与香港大学宋耕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恩师引路,碰撞火花

大学四年中,她始终记得一次阅读课上的经历。那是大一的一堂文学导读课,授课的是她的论文指导老师朱雅冬副教授。课堂上,朱老师随意地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们心目中成功的商人是什么样的?”

她像往常一样自信地举手回答,侃侃而谈。回答完毕,她心中还有些小得意,觉得自己的表达可圈可点。谁料,朱老师随后却指出,她所提及的那位商人曾陷入道德争议。但朱老师并未简单地判定她“错了”,而是温和地肯定了她从商业角度对成功的理解,并补充了更复杂的社会背景与伦理思考。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原来在大学里,‘答案’并不是课堂最重要的东西。”她说。

这种开放、包容、多元的学术氛围在她后来的科研项目中得到了更深的体会。2023年7月到2024年10月,她加入了由香港大学宋耕教授主导的科研项目,主题是“性别偏见与文化反思——中国文学中的‘男’与‘女’”。

在这个项目中,她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一起讨论性别表达、身份认同与文化建构。他们阅读文学文本,也观看影视作品,在批判与共鸣中交流彼此的理解。她开始意识到,性别不只是社会结构中的标签,它亦是文化、语言和历史长期作用的结果。

“我以前总觉得‘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思辨习惯是种毛病,后来才发现,辩证地看待一切的能力,正是学术最看重的思维方式。”科研中一次次的碰撞与反思,让她重新审视了自己,也更坚定了她走进人文研究领域的选择。

她的人生信条,也逐渐成型:所有重要的课题——无论是文学、文化,还是人生本身——都不该被一个标准答案轻易框定。

把控节奏,高效学习

她善于在忙碌中给自己“放假”,在高效学习与快乐生活之间游刃有余。在准备留学的那段时间,她每天严格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集中精力、高效完成目标。学习之余,她会去健身房挥汗如雨,追一部喜欢的剧,或和朋友们小聚放松。正因如此,她从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带劲儿的节奏。

她说:“如果整天坐在书桌前,效率低反而会让人更焦虑。我更喜欢在确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然后安心去生活、去玩。”

而她最享受的“玩”,是一个人出发的旅行。专四考试后,她独自踏上前往北京的列车,在胡同和博物馆之间穿行;雅思考完,她去了青岛,沿着海边骑行,感受山海与时光的交错;收到香港中文大学的offer后,她又独自飞往新加坡,把城市旅行当作一种对自己的嘉奖。

明确方向,奋力拼搏

从科研到论文,从课堂到旅途,她没有按部就班地过日子,也不迷信任何成功模板。

大四实习期间,她进入重庆育仁中学,试图走进教师这个身份。但三个月后,她清楚地感知到:那并不是自己热爱的方向。“我不适合。”她平静地说。但拒绝的背后,并非失落,而是成熟的觉醒。当她毅然放弃了梦校港大的TESOL offer,而选择更契合兴趣的跨文化研究时,她终于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有力的注脚。

“我还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但我清楚地知道,什么不适合我。”

有人说她特立独行,有人说她自由散漫。但她却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认真地生活:敢于提问,也敢于改变;热爱文字,也热爱远方。

她的字典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思考”与“热爱”。

清醒如她,热烈如她,写意人生的落笔处,正是她温柔坚定的步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深化育人改革,创新实验班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深化育人改革,
  • 356体育平台团队揭示稻田碳排放与重金属汞污染的耦合机制
    356体育平台团队揭示稻
  • 356体育平台团队揭示稻田碳排放与重金属汞污染的耦合机制
    356体育平台团队揭示稻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