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青春力量进社区,三维课堂赋新能
2025-08-26 14:38:06作者:孙家爽 许佳颖 王云浩 来源:商旅学院 点击数:
2025年7月7日至8月25日,四川农业大学"流光拾萃·社韵未央"社会实践队前往都江堰市、攀枝花市、达州市等地五个社区围绕“非遗青学,红韵悠扬”主题组织开展了系列暑期青少年夏令营互动课堂,携手社区为青少年扎实打牢红色思想基础,领略传统非遗深厚魅力,贡献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非遗”路径。
(团队于壹街社区合照)
(团队于金林社区合照)
暑期安全牢记心——青少年暑期安全课堂
本次夏令营系列课程,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长,为社区小朋友设计了涵盖居家安全、垃圾分类、防毒禁毒、手工创作等内容的特色课程。
在安全主题课堂上,队员们通过情景模拟、动画演示和互动问答,向孩子们普及居家安全防火防电、急救知识等实用技能。“我们在家里遇到油锅着火应该怎么办?”“要盖上灭火毯或锅盖,不能用水浇灭!”消防安全主题课堂,团队成员王云浩在展示灭火毯并讲解油锅灭火的处理方法,前来观摩的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着小老师提出的问题。
(团队成员讲解灭火毯使用方法)
(青少年绘制石膏娃娃)
手工课程则成为孩子们展现创造力的舞台。石膏娃娃制作环节中,队员们带领孩子们用颜料在白胚上渲染出绚烂颜色,创作独一无二的石膏娃娃;奶油胶镜子DIY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挤胶、贴饰等步骤,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个性镜子。社会实践团队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在趣味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孩子们团队协作意识。
非遗技艺润童心——特色非遗体验课堂
本次夏令营系列课程,团队凝聚匠心,推出漆扇、扎染、手工香囊、植物拓印四大特色手工课程。各成员分工协作,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植物拓印课让孩子们用锤子敲打花瓣树叶,将自然之美永久留存于布帛;竹编体验带领小朋友编织小篮、杯垫,体会匠人精神的细腻;香囊制作在艾草清香中传递端午民俗文化;螺钿工艺用贝壳碎片拼贴出璀璨图案,展现传统工艺的精妙。
(团队成员讲解香囊体验课程)
(团队成员讲解步骤细节)
(团队成员协助完成扎染)
(社区青少年聆听植物拓印课程)
(青少年展示扎染作品)
社区负责人高度评价:“大学生志愿者们用创新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更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中得到新的传承与发扬。”
红色记忆永流传——红色精神专题课堂
团队成员紧抓“红色铸魂”,本次夏令营期间推出抗战精神主题宣讲课程、“红色沂蒙”主题精神课堂与“遵义会议”主题精神课堂。抗战主题课堂上,团队成员王云浩带领青少年梳理抗战时间线,一一陈述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等重点事件,并辅以历史纪录片作讲解,让青少年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在“红色沂蒙”课堂上,团队成员向春华通过讲述沂蒙山区人民英勇支前的感人事迹,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军民鱼水情的伟大力量;而“遵义会议”主题课堂,团队成员许佳颖则聚焦党的历史转折点,通过互动问答、角色扮演等方式,一一梳理遵义会议及一系列会议的重要意义。
此外,团队采用“1+n”红色宣讲模式,结合红色主题课堂,开展“我心中的红色精神”主题绘画、“青分享”红色小故事分享论坛等活动,让红色宣讲讲述更精、效果更浸、意义更远。
(团队成员讲解抗战历史)
(社区青少年绘制红色主题绘画)
此次系列夏令营课堂以“秀美非遗+居家安全+红色记忆”三维打造矩阵化课程体系,辐射200余名儿童,累计服务时长超150小时,帮助青少年学有所得、悟有所思、感有所发,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自豪感。据悉,团队成员还将继续出发,与合作社区共同搭建“社动非遗”非遗体验主题基地与“红韵青承”红色主题宣讲基地,持续唱响红色精神“主旋律”,深化打造非遗传承“强引擎”。(孙家爽 许佳颖 王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