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绿电先锋溯江行:见证绿色能源与生态保护的双生脉动

2025-08-22 14:55:48作者:文/方孝琦 图/方孝琦 审/张蓝月 来源:机电学院 点击数:

  

2025年7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绿电先锋”实践团乐山分队的成员深入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大渡河干流下游的大型综合性水电工程——四川省乐山市安谷水电站,开展了一场融合前沿科技认知与生态责任体悟的社会实践。在奔腾的大渡河畔,成员们以脚步丈量这座现代化水利枢纽,深刻理解了绿色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密不可分的时代命题。

智慧中枢:绿色能量的精准脉动

来到大坝前,成员们感受到了这座总装机容量77.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高达31.44亿千瓦时的大型综合性水电工程的磅礴与震撼。在电站负责人引领下,实践团步入了作为水电站运行“智慧大脑”的总控制中心。在电站负责人的讲解下,队员们深入学习了水电机组无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切身了解到现代科技对庞大能量流的控制能力。在这里,清洁的电能被高效转化并稳定输出,保障了千家万户的用电需求。

图为负责人向实践成员讲述水电站的控制原理 摄/方孝琦

钢铁脊梁:水利工程的磅礴伟力

水力发电、绿色产能,防洪抗旱、航运灌溉,这座凝聚了现代工程智慧的大坝,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走进大坝内部,实践团近距离感受到了这座巨型水利工程的内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水利人的卓越智慧和中国人民在绿色中国建设征程中迈出的坚实步伐。

图为负责人向实践成员讲述发电机组内部结构 摄/方孝琦

生命通道:水电开发中的生态守护

安谷水电站采用仿自然鱼类通道、生态河道及湿地保护措施,建成鱼类增殖放流站并获“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称号,为此,团队成员们专程探访了这条精心构筑的“生态通道”。

图为负责人向小队成员介绍放流站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摄/方孝琦

从亲鱼驯养池到催产孵化设备,从苗种培育缸到放流过渡池,从成功突破9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育核心技术壁垒,到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珍稀鱼类保护体系……十年间,安谷水电站累计完成10次大规模增殖放流,回归珍稀鱼苗总量突破300万尾!这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仅是安谷水电站履行生态补偿责任的坚实有力证明,更树立起了大渡河鱼类保护标杆,筑牢了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屏障,延续了珍稀物种的种群希望。

图为鱼类增殖放流站负责人向小队成员介绍养殖缸 摄/方孝琦

图为鱼类增殖放流站负责人向小队成员介绍受精卵的孵化过程 摄/方孝琦

绿色传承:科普中心里的使命召唤

在安谷水电站生态环境科普中心,团队成员系统学习了中国水利人数十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与非凡智慧。从规划选址的审慎权衡,到工程设计中生态流量的保障,再到集发电、防洪、航运与生态修复于一体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践,安谷水电站的每一项规划举措都彰显着协调开发与保护并存的中国方案,一幅长江中上游水电梯级开发的壮阔图景与中国水电从追赶到引领的辉煌画卷徐徐展开。

图为绿电先锋乐山分队部分成员在集控中心的合影 摄/陈治权

当77.2万千瓦的澎湃绿电与300万尾珍稀鱼苗的生命律动在大渡河畔交汇,安谷水电站向“绿电先锋”队员们生动诠释了“能源的绿色转型”这一时代命题,并以其十年如一日的实践昭示着该命题背后的核心要义,即真正的清洁能源革命,必以敬畏自然、守护生命多样性为基石,将绿色能源开发与生态健康保护深度融合。

此行,不仅是一次机电学子学习前沿绿色技术的深化之旅,更是一场生态责任的心灵淬炼。川农大“绿电先锋”们将带着“绿色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必须同频共振”这一理念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以青春之名,继续探索并传播这条守护绿水青山、赋能永续发展的中国道路,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输送不竭动能。(文/方孝琦 图/方孝琦 审/张蓝月)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356体育平台团队成功研发治疗浅表创伤及骨骼肌炎症的给药递送系统
    356体育平台团队成功研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