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净化污水,?助力环保——川农学子为污水处理贡献力量

2025-08-20 10:08:09作者:余瑞 刘浩然 田奇运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点击数:

  

伴随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推进,全球水污染问题正以愈发严峻的态势凸显,已然成为威胁生态环境平衡与人类健康存续的重大挑战。正是在这样的紧迫背景下,各国政府、国际环保组织正携手发声,强烈呼吁构建全链条的水污染治理体系,通过技术革新、政策规制与公众参与的多元协同,全力推动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度融合。2025年7月28日-8月11日,土木工程学院净污护水团队在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实验室进行了聚羧酸-壳聚糖基絮凝剂的构建及絮凝去除污染物机理研究等实验及节约用水宣传。

发放宣传手册,科普节水知识

为了让“爱护水资源、共建美好城市”的理念真正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团队在实验开始前,特意走上街头,向过往群众分发节约用水宣传手册。发放手册的过程中,成员们还耐心地为大家科普保护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增强了大家节约用水的意识,让更多人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紧缺的严峻性,更积极鼓励着大家主动参与到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我们坚信,只要每一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共同守护好我们宝贵的水资源,让我们的城市绽放出更加美好的光彩。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发放宣传手册 余瑞琳 摄

规划研究路线,制备新型材料

团队成员查阅文献发现,壳聚糖硫酸盐在有机酯及缩醛的合成当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效果,同时具有特殊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与污水中的污染物相互接触,因此达到更好的絮凝能力。团队已经发表多篇论文,拥有完整的制备方法。在这个背景下,本团队进行了聚羧酸-壳聚糖基絮凝剂构建及絮凝去除污染物机理研究实验。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操作实验仪器过程 余瑞琳 摄

首先,通过一系列合成工艺和方法成功地制备出了这种絮凝剂材料。随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手段分析其的结构表征分析、接枝效率以及特性粘度,探究合成物的各类特性和反应中的机理。通过对其的表征分析,证明材料合成成功。

团队成员携手,材料制备成功

实验室里,团队成员们正专注地进行着实验。明亮的灯光下,身穿着白大褂的成员手持移液枪,小心翼翼地吸取溶液,目光紧盯着刻度,确保每一滴液体都精准无误。旁边的另一位成员则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烧杯,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数据。实验台另一侧,成员们低声讨论着实验参数,手中的试管轻轻摇晃,溶液在灯光下折射出微弱的光泽。整个实验室井然有序,大家携手合作,终于将絮凝剂制备成功。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滴定样品过程 余瑞琳 摄

本次实践制备出的絮凝剂可增强传统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提高絮凝效率,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促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为解决环境污染尽一份力。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成功将课堂习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从书本到实践的深度衔接。在这一过程中,大家不仅夯实了课堂所学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了基础实验技能,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科学思维的严谨性、团队协作的默契度与创新突破的敏锐性。

本次实践活动更像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新时代青年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也生动展现了川农学子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青春风采,让课堂知识在实践中焕发了更鲜活的生命力。(余瑞琳、刘浩然、田奇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356体育平台团队成功研发治疗浅表创伤及骨骼肌炎症的给药递送系统
    356体育平台团队成功研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