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黔江高山黄牛养殖添“智慧”,川农大“劲牛青耕”在行动!

2025-08-19 11:13:57作者:阳芯媛 肖展军 来源:动科学院 点击数:

  

八月上旬,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劲牛青耕”科创先锋实践团深入重庆市黔江区各大规模化牛场,开展以黔江高山黄牛繁育为核心课题的专项调研。

作为国家肉牛种业振兴战略在渝东南地区的重要示范区域,黔江区的高山黄牛产业不仅承载着显著的生态价值,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然而,长期以来,该产业却面临着散养户技术落地困难、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水平不高、热应激环境下养殖管理难题频发等一系列现实挑战。为此,团队以“同期发情标准化流程”为核心抓手,围绕“技术优化、数据建模与产业诊断”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推动高山黄牛养殖向科技化、标准化、高效化方向迈进。

团队首先通过与黔江区农业农村委罗震老师的深入交流,了解到2024年10月黔江高山黄牛同期发情受胎及生产工作的开展情况。与此同时,团队有针对性地走访了当地规模化牛场负责人及养殖农户,深入了解夏季肉牛养殖中热应激风险的防控措施、犊牛精细化护理技术以及养殖数据的动态监测情况。在每一处调研走访的养殖场,团队成员细致记录了其养殖规模、常见问题、成功经验、饲喂方式、经济效益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关键信息,力求全面掌握产业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支撑。

image.png

团队在示范样板牛场牧岭源开展调研。阳芯媛供图

黔江高山黄牛繁殖计划于2024年11月正式进入人工授精阶段。此次调研精准聚焦母牛妊娠后期至泌乳期这一关键生长节点(约280天周期),在示范样板牛场——重庆塞上养殖有限公司,恰逢一例典型生产案例,其时间节点与技术实施高度契合,精准回应了当前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充分体现了调研的时效性与实践价值。

image.png

生犊现场。肖展军供图

“为了配合这个同期项目,我们牛场拿出了四十头牛。这四十头牛一年的养殖成本就得十几万,要是没配上,那损失就更大了。所以我衷心希望你们能够将实验室中成熟的技术真正带入牛栏,转化为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养殖户有动力,让大家看到希望。”牛场负责人在谈话中特别强调到。

image.png

团队与示范样板牛场林犊牛场负责人深入交流。阳芯媛供图

随后,团队聚焦养殖过程中“数据不可见、问题难预判”的现实困境,积极推广智慧养殖设备,打造“智联”监测体系。所安装的智能项圈可实时采集母牛的步态、反刍频率及发情信号等关键生理数据,并通过后台算法构 建妊娠母牛热应激耐受评估模型,实现科学预警与精准管理。与此同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会将本次调研成果整理为《黔江市高山黄牛数字化养殖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报告》,为后续技术落地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团队将持续跟踪技术应用效果,助力黔江完善高山黄牛产业技术示范体系。

调研总结中,团队成员感慨道:“我们的技术方案,最终要转化为养殖户的‘钱袋子’;唯有看到他们真正掌握技术、露出笑容的那一刻,我们才深刻理解了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此次黔江之行,不仅是高校科研力量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一次生动诠释,更成功搭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坚实桥梁,充分彰显了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与种业振兴战略中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阳芯媛 肖展军 )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356体育平台团队成功研发治疗浅表创伤及骨骼肌炎症的给药递送系统
    356体育平台团队成功研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