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杂家”变“专家”:“归燕”领跑乡村振兴路

2025-08-14 15:35:08作者:陈旭阳 张雅铭 来源:管理学院 点击数:

  

“来箭塔村之前,我每个行业都接触过一些。”

“毕业之后,我给小学生做过课业培训,还在政府下过基层,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家乡。”

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箭塔村,羌族银饰非遗传承人陈向前和文创设计师张杨丽,两位此前做过不同工作的“杂家”,分别这样介绍自己。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火‘乡’传·青贤共治”实践团队和“与蜂共舞,智酿蜜乡”实践团队在箭塔村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时发现,不少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选择“燕归巢”,回到箭塔村,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陈向前和张杨丽都算箭塔村的“归燕”。要说他俩有啥不同,就是陈向前来自汶川,算是“归错了巢”。“箭塔村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让我深深着迷。”陈向前笑着说。

来到箭塔村,陈向前决定在自己熟悉的羌族银饰领域深耕。“我小时候就接触过羌族银饰,现在我想把这门老手艺‘捡’起来,成为羌银‘专家’。”

张杨丽在基层的工作经历给了她启发:“乡村文化亟待发掘、传承,而平面设计和插画,可以成为一种载体。”一颗用专业技能服务家乡的种子就此种下。

羌族银饰工作室 李文孜忆

羌族银饰工作室得到了箭塔村的大力支持。“村里帮助我建立起了工作室小屋,还提供各种扶持政策,让我没有那么多后顾之忧,在发展的路上更有信心。”陈向前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陈向前的工作室出了名,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陈向前会带着游客亲身体验羌族银饰的制作过程,感受羌族银饰的魅力。他也开设了自媒体,在打开线上的销售渠道的同时,也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羌族银饰,能亲自来箭塔村看一看。

张杨丽有两个创作原则:一是要结合每个村落的独特文化,二是拒绝商业“模板化”。“每做一个村子的导览地图,我都要实地调研。”她存着几个素描本,里面是每个村落的走访笔记,密密麻麻。不同的村落里,老屋房梁上的雕花,老人口中的民俗传说,都成为她画笔下的灵感源泉。

张杨丽设计的导引图 李文孜忆

在箭塔村的非遗项目“年猪祭”上,张杨丽充满泥土气息的设计风格不仅让村民眼前一亮,也迅速“出圈”,吸引来远超预期的游客。与此同时,周边村庄的文化设计需求也纷至沓来。“以前觉得,画几张画有啥用?现在才明白,好设计真能换来真金白银!”一旁的村民笑着说道。

谈到未来,陈向前没有说太多。不大的工作室里,一张小桌,上面摆满了制作银饰的工具。他每天沉心钻研,提升技艺,希望能够将羌银非遗技艺传承得更好,同时也能有所创新。“终有一日,我会打造出属于我的个人风格,把羌族银饰更好地传承下去。”

陈向前的银饰作品 李文孜忆(

而对张杨丽来说,未来在更远的边界:“想进一步开发周边村落,乃至整个蒲江县的系列文创产品。”她想让插画从纸上“走”下来,变成身边真正触手可及的乡村文化载体。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商业化,张杨丽有着清醒认识:“追求利润的同时,绝不能消解文化根脉为代价。”

乡村振兴路,领跑在青年。不少如陈向前和张杨丽一样的年轻人跃跃欲试,强大的队伍正在集结。拥有不同技能的“杂家”们正从城市“归巢”,在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终将汇集成改变乡村面貌的蓬勃力量。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356体育平台团队成功研发治疗浅表创伤及骨骼肌炎症的给药递送系统
    356体育平台团队成功研
  • 356体育平台团队成功研发治疗浅表创伤及骨骼肌炎症的给药递送系统
    356体育平台团队成功研
  • 环境学院在光电膜法分布式水处理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
    环境学院在光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