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川农大土木学子奔赴一线:把论文写在山河大地,把技术带进智慧工地
2025-08-07 14:50:25作者:徐大凯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点击数:
如何推动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与现实需求深度融合?7月30日至8月4日,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智守青山,绿创三农——赋能山区乡村可持续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15名研究生,带着这个问题,先后深入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建三局天府国际智慧物贸云港项目现场。他们用脚步丈量山河,将课堂所学置于实践一线检验,力求让专业知识在祖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踏勘自然保护区 聚焦地质灾害防治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带,地质结构复杂:从北端海拔4582米的光光山到南端海拔850米的龙洞子,3732米的相对高差造就了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却也使其成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
7月底,团队10余名研究生翻山越岭,深入保护区核心区域,实地考察了多处典型地质灾害点。在裸露的陡壁前,他们对照课堂所学的地质构造理论,分析灾害形成的岩层变化轨迹;在曾受汶川地震重创的区域,当了解到2008年地震导致7170公顷原始植被受损(占保护区总面积23.1%)、形成大面积裸岩与堰塞湖时,更直观地感受到地质灾害的破坏力。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保护区内典型崩塌灾害点
值得关注的是,该保护区紧邻成都,是夏季热门避暑地,7、8月虹口漂流日均接待量达1.5万至2万人次,而此时恰逢汛期,降雨充沛导致地质灾害风险骤升。结合专业所长,团队围绕“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建设”展开专题讨论,将工程监测、地质力学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思路,为保护区平衡旅游开发与生态安全提供了专业视角。
走进智慧工地 探索绿色建造前沿
8月初,团队奔赴天府国际智慧物贸云港项目现场。项目由中建三局承建,位于四川天府新区新兴产业园,定位为向西开放通道物流节点、跨境公路运输集散中心等。项目管理班子向团队介绍了项目定位、智慧化亮点及社会效益,安全经理还通过安全培训与警示片观看,为大家筑牢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与项目管理班子开展交流学习
现场的“智慧工地”场景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科技对传统施工的变革:司机在办公室通过塔机智能集控系统,即可远程操控百米高空的5G塔吊,将高危高空作业转为地面安全操作;在工艺样板展示区,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精准拼接,让大家对绿色建造技术有了具象认知。团队成员还结合专业知识,与项目生产经理就施工噪音、扬尘控制等问题深入交流,将课本中的“绿色施工”理念细化为可操作的技术方案,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深化了对专业的理解。
图为团队成员与技术人员交流施工技术
从课堂到一线 让专业之光照亮社会之需
从山区地质灾害的野外调研,到智慧园区的实地学习,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学子的暑期社会实践,正是“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真实写照。他们用理论回应现实难题,在实践中锤炼本领,让专业知识在祖国大地上“活”了起来。
这段“走出校园、走进现场”的实践旅程,不仅拓展了同学们的专业视野,也锤炼了他们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地方建设需求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未来,他们将继续怀揣“知农爱农”的初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乡村振兴与生态安全的时代大潮,让专业智慧在服务社会的广阔天地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