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教育发布)每年投入上亿,四川农大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2023-01-02 16:54:19作者:记者 李宇欣 来源:科技处 农发院 点击数:
民以食为天,为进一步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优势,12月30日,科技赋能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在四川农业大学举行。
活动现场,四川农业大学发布了《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科创方案》)和《服务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服务方案》)两大方案,计划每年投入一亿元经费,持续推进学科、人才、团队、科研协同发展。
多渠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财政预算每年不低于1亿元
此次发布的两份方案,《科创方案》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力提升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的科技支撑水平;《服务方案》则对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服务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的具体路径方法进行了谋划和落实。
《服务方案》还提到,每年将投入经费1000万,从输良才、建良台、育良种、推良技、献良策、显良效6个方面着力,建设一支更高水平的人才队伍、选育一批更高水平的新品种、攻克一批更高水平的关键技术、打造一批更高水平的样板田,全力支持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
例如,在林产方面,将重点围绕木本粮食类(如核桃、板栗等)、木本油料类(如油茶、核桃等)、 森林果蔬类(如香椿、竹笋等)及其他森林特产类,研制高效栽培、农林复合及高附加值加工等技术体系;在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重点开展种养废弃物的收转储运、绿色转化、多级利用等农业生产末端的废弃物加工处置技术,构建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在农机装备方面,重点开发适用于丘陵山区、高原牧区等区域适度规模化种养殖的轻简型、智能化、复式农机;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重点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绿色保鲜、快速烘干、高效商品化处理等农产品产后增值加工技术。
同时,四川农业大356体育平台长吴德表示,学科发展的核心包括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而研发出的成果,只有推广出去,才能真正带动学科的发展。接下来,356体育平台将主要在生物育种、耕地质量提升、智慧农机装备研发和关键破卡技术攻关方面起引领作用,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做出更大贡献。
为保障方案实施,四川农业大学还将整合科技奖励、人才支持等经费,校级财政预算中每年投入不低于1亿元,撬动和组织院所、团队和科研人员积极争取校外各类创新资源,多渠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聚焦农业和生物科技重点前沿领域
打造100万亩“天府粮仓”
科技攻关样板田
公开信息显示,四川在农业领域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上——举办涉农本科专业的院校有18所,专业布点66个,本科在校生超过1.5万人。
作为四川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目前,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学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畜牧学进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21年,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发文批准建设……
下一步,在科技赋能服务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上,四川农业大学将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破卡攻坚、着力突出基础研究源头攀高,进一步强化粮食行业高新技术转化基地的示范引领,完善校院地企合作机制,打造100万亩“天府粮仓科技攻关样板田”。
其中,包括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共同打造“天府粮仓核心承载区”样板田约5个,在川东北经济区共同打造“天府粮仓集中示范区”样板田3个,在攀西经济区与凉山州共同打造“天府第二粮仓”样板田2个,凸显“样板田”在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中的带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四川省社科联正式公布首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名单,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牵头申报的“国家粮食安全与天府粮仓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这标志着356体育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平台建设再次实现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