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2 万多学子“三下乡”实践农业
2022-09-06 10:32:48作者: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铠兵 来源:校团委 点击数:
“青马工程”学员在遵义会议会址合影。受访者供图
这个夏天,凉山州雷波县黄琅镇大杉坪村比往常热闹不少,一群大学生来到村上给老乡们当起了“小老师”,给农户们进行肉牛养殖技术培训。
8月26日,记者从共青团四川农业大学委员会了解到,今年暑假期间该校共有1635个团队、23664名学子响应国家“三下乡”“返家乡”的号召,分赴四川、广西、贵州、山东等地开展社会实践。
山里来了大学生
“头一回听说蜂箱还有智能的,听娃娃们说我才晓得蜜蜂授粉不仅可以省人力,还可以提高果子品质。”对雷波县当地有着多年脐橙种植经验的农户们来说,这群学生娃说的还是一件“稀奇事”。
带领“云蜂慧行,科技助农”团队的,正是从雷波走出来的大学生砂马阿各。针对传统人工授粉生产效率和授粉质量相对较低的难题,团队自主研发了“云慧方案”,在运用智能蜂箱的基础上,可匹配小、中、大三种体量的果园情景,并针对水果种类进行蜂群配比的特别调优,实现高质量的蜜蜂授粉。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模式,队员们走村串巷,向当地100余农户及20余家果园进行了技术讲解和推广。
在雷波县,这个暑期便有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25支实践团队分别奔赴10余个乡镇村组开展实践活动。
在四川若尔盖,该校草业科技学院“川草护高原,又绿黄河岸”团队克服高原自然挑战,联合当地牧民们一同修复退化草地;在浙江杭州,团委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废”以类聚——垃圾分类科普调研团走上街头实地调研,为当地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建言献策;在吉林省吉林市,该校风景园林学院“百川归一,珍其本源”团队对多地水域开展了监测和生态保护行动,助力“生态振兴”……
据介绍,今年暑期,该校共有350支团队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在了解基层实际中强化强农兴农的使命。
化身红色文化“轻骑兵”
古榕苍劲、桢楠翠绿。就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旁的苍坪山麓,坐落着幽静的雅安烈士陵园,数百位革命先烈的忠魂在这里安眠。
这个夏天,该校“星图·萦魂”团队聚焦红色文化挖掘和传播,25名团队成员与雅安烈士陵园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烈士的生平故事,并将其绘制成50本红色人物故事绘本,重现红色记忆。
一个暑假、29个分队、38个红色圣地、近100场宣讲……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的“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团队分赴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地,以开展理论宣讲的形式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输出于广大群众。
“我们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红色文化再创作,扩大受众面,增加灵活性。”校团委学生融媒体中心“光融史者”团队通过“听、说、读、写、看”5种形式打造5D活化红课堂,将近100个团史小故事录制成音频,打造《百年团史天天听》电台。
该校第九期“青马工程”培养班全体学员在这个夏天开展了为期10天的集中培养,其中“重走长征路”成为不少学员们珍贵的经历。“这是一次与信仰的对话。”在重走遵义、赤水等红军长征纪念地后,学员林叶子感叹。
据了解,今年暑期,该校共有520支实践队伍、5778名学子汇成“红流”浪潮,走进全国20余个省市。他们通过重走红色足迹、寻访红色故事、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学习、红色宣讲等途径,化身红色文化“轻骑兵”,在行动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助力数字农业发展
“村里百姓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导致市场上存在假冒产品也基本上不会有举报的情况。”同样是雷波脐橙,“农心臻品”团队则把目光聚焦在了品牌维护这一关键环节。
据队长廖澜介绍,“农心臻品”团队发挥专业优势,为雷波脐橙设计了专用AR防伪溯源包装,披上“智能防伪衣”。同时,师生积极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并联合优秀校友“雨衣妹妹”及线上平台扩大雷波脐橙知名度和销量。
专业力量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们从两个方向双向齐驱,线下实地走访调研各大畜牧养殖基地养殖的需求,线上已完成了基于 pytorch 框架的系列代码的开发。”“慧农宝”团队针对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拟将人工智能技术分别与课堂行为识别、牛类行为识别监控系统相结合,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助力数字农业发展。
“古岸夏花遥林晚蝉清,我便在这初次遇见你。衣沾世俗的淤泥,而你隐匿山迹……”这是来自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银河礼炮乐团”团队结合当地景点为雅安市石棉县海耳村谱写的歌曲《海子》。
在扎根基层助农实践的同时,这群心向三农的青年也正从大地中汲取养分,迎风生长。
新闻链接:https://country.scol.com.cn/shtml/scncrb/20220906/907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