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川农学子三下乡:心系乡土,人润新乡
2022-08-08 09:42:41作者: 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数:
为了解四川省遂宁市村干部职业化以及乡村振兴治理现状,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人润新乡“芦苇新乡”四川调研团队于7月前往遂宁市开展系统调研,并依据调研结果为乡村振兴的全面高效实施和村干部“职业化”建言献策。
放弃新闻工作,投身乡村事业
人润新乡 “芦苇新乡”小分队来到船山区龙凤镇宝塔村调研。“农村孕育着机遇与挑战。”村总支书记、职业村支书李坤如此向小队成员讲道。对大学生来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他们如何抓住机遇、挑战机遇显得尤为重要。李坤在大学毕业后从事于新闻工作,但在职业化村干部政策出台后,她便怀揣着对农村工作的好奇和热情,应聘为宝塔村职业村干部。
李坤指出,基层群众组织要逐渐从“服务型”组织转型为“引领服务型”组织。这种角色的不断深化,为宝塔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目前宝塔村仍然存在着村内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当得知调研团队来自四川农业大学时,村委会主任许正才非常热情地询问成员们毕业后是否会选择到农村基层工作,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青年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所作为。
图为龙凤镇宝塔村调研场景。 王云涛 摄
密切联系群众,携手同建“新乡”
实践小队赶往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金井村本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却连连获得省级四好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据了解,金井村的年收入已突破20万元,纯净水厂和光伏发电是其两大经济支柱。
“干农村基层工作虽有委屈,但作为共产党员,应该有奉献精神,要下得去心干好群众工作。”金井村副书记陈本林在谈及村干部工作时表示。工资待遇低、后备干部不足仍是村干部“职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在参观当地纯净水厂时团队成员得知,纯净水厂的修建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有时候半夜打电话,他们也会来赶来”。团队成员又对当地村民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多数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持满意态度,村民们遇到困难都会找村干部帮忙。和村民们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是金井村村干部工作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金井村纯净水厂。 王云涛 摄
“乡企”联合发展,人民共同富裕
小队前往安居区安居镇高滩坝村开展调研。团队通过与村干部交流发现,高滩坝村由村干部牵头,与企业合作,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地拓展村内致富渠道;开展直播带货、花椒采摘节等活动,打造本村特色名片,赢得本村农业、旅游业的双赢。
随后,小队在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军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带货直播间和大棚种植基地。据悉,直播间主要销售青花椒、高粱酒及“好女婿”调味料等产品。高滩坝村利用“直播带货”这一新兴方式推动当地种植业发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亏了村干部们的支持和帮助,才有了今天的大丰收。”负责大棚种植产业的村民难掩喜悦地告诉成员。彼时烈日当空,工人们正在辣椒大棚种植基地装配辣椒,发往外地销售。
这种“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正稳步推动高滩坝村的经济发展,助力村民迈向富裕之路。高滩坝村村干部们干实事,为村子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这种积极务实的精神力量为村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
? 图为小队参观带货直播间。杨津铭 摄
“芦苇”润新乡,振兴正当时
伴随着声声蝉鸣,实践小队结束了此次调研之行。芦苇寓意为何?芦苇代表着朴素、顽强、坚韧,这不正是每一位村干部的真实写照吗?他们心系乡土,驻扎基层,虽然环境艰苦,却坚韧不拔地为乡村振兴事业鞠躬尽瘁。犹如一片片芦苇扎根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滋养一方水土。
成员们通过与村干部、村民面对面交谈,参观乡村产业基地及当地特色企业,切身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现状及村干部们的艰辛付出。经过一天半的实践,实践团队成员收获颇丰。
“我感觉村干部们完全是在奉献自我,这种奉献精神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职业村干部的待遇问题得不到解决,很难吸引到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振兴的行列。”队长杨津铭感慨道。
宝塔村、金井村和高滩坝村的情况不过是我国基层建设中的一个个缩影。“芦苇新乡”实践小队希望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让社会各界关注到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想让大家认识到职业化村干部所面临的困难,用大学生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周健豪 王云涛)
图为宝塔村村干部与团队合影。 王云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