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中江收获新品玉米 示范片平均亩产 765 公斤

2022-08-02 21:45:04作者: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亚 杨都 来源:农学院 点击数:

  

“玉米新品种正红507高产示范核心区面积125.7亩,专家组选择上中下三等田块进行挖方实收,最终平均亩产765.2公斤!”7月29日,在中江县辑庆镇文堂村的“四川正红生物—中江科技示范基地”,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实收测产验收,验收组组长、省种子站副站长梁南山现场宣布了测产结果。

品种抗性好 种起不累人

当天早上不到7点,10多户农民就开始在示范基地里收玉米,这些地也是他们自家的承包地。许明好是其中的一员,他家种了四亩玉米,其中正红507种了3.3亩,“这是我第一年种这个品种,从播种到收获就打了一次药,施了两次肥,其他时候基本不管,预计亩产700多公斤。”许明好告诉记者,他今年70岁了,在外面打工累不动了,已回家种地3年,“种点玉米和蔬菜,轻轻松松。每亩地的成本只有300 多元,现在玉米能卖 1.5元/斤,一亩地能赚 1000 多元。”

当天,根据专家组实收测产,许明好那块田达到717.4公斤/亩。如此轻松地种玉米,得益于正红507优异的抗性。“玉米到收获时,叶子还那么清秀,基本看不到什么病斑。”四川农业大学的玉米育种专家柯永培教授告诉记者,玉米新品种正红507是2021年审定的新品种,是由四川正红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农业大学联合选育。“该品种除了抗病性强,抗倒性也很好。”在上百亩的示范基地里,记者在现场没有发现一株玉米倒伏。

高产又耐旱 推广潜力大

一行、两行、三行……在田间,测产验收组的专家们纷纷剥开玉米数起来,“果穗普遍都能达到16—20行,每行 40 粒左右,单穗粒数 650粒左右。”“在高密度下还有这么高的粒数,实属难得!”专家们纷纷表示。

测产结果显示:三块实收田块,最高亩产量达到810.7公斤!“如果不是前期低温多雨影响苗期长势和灌浆期的高温干旱,应该能打破中江县的玉米高产纪录(亩产量830公斤)。”中江县农技站站长杨云飞遗憾地说,“不过今天的平均亩产量已是我省玉米平均亩产量的两倍。”

“前期的低温多雨会影响玉米苗期长势,而后期的高温干旱,则影响灌浆,两者对产量均有影响。能够在双重不利因素下取得这样的高产,也充分证明了正红507优良的丰产性和适应性。”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杨元明研究员告诉记者,该品种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同时通过了国审和四川省审定,在西南中高海拔和中低海拔区域均适应,在西南春玉米区域优势明显。而且,正红 507株形紧凑,非常适合间套复合种植模式。”他预计,再过2—3 年,正红 507 在四川的推广面积能达到50万亩,在西南地区的推广种植面积能上百万亩。

专家组建议,应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做出积极贡献。

新闻链接:https://country.scol.com.cn/shtml/scncrb/20220730/90066.shtml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教思广论】建城学院开展无人机航测应用技术培训
    【教思广论】建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