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雨城非遗,寻找记忆中的技艺——记四川农业大学大雅遗音小队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2-07-21 10:32:08作者:赵应堃 蒋金朋 来源:机电学院 点击数:
2022年7月1-5日,大雅遗音小队围绕非遗传承与保护主题,在联系了四川雅安非遗保护中心后,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漫漫长河里,有着浩如烟海、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技巧、为人处事的哲理、治国理政的智慧,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浸润于中华文化的每一个根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文明赓续的重要象征。但现实中,对遗产的文化品质在不断消解,功利性目的越来越突出,甚至“非遗”的留存、申报乃至保护,都有着强烈的利益驱动。
馥郁藏茶、沁人心腑
2022年7月2日,大雅遗音小队与机电学院团委李建华老师及当地藏茶公司取得联系后亲自上门拜访,听取了相关人员的介绍,进行了对藏茶深入的学习。蒙、维、回、羌,共品茶香。藏茶是藏族等同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耗品。常言道:“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藏茶是雨城区的国家级非遗,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藏茶特色是润,透,纯,甘,茶水入口润滑甘甜,茶水通透,色泽单纯,口感清香。对“三高”以及肥胖症患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藏茶对蒙、维、回、羌等少数民族十分重要。藏茶可为高原生活的人们补充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水分,促进摄入体内的牛、羊肉、奶酪等高脂食物的分解和消化。如果没有藏茶,就没有办法生活。7月5日,大雅遗音小队前往雅安茶厂进行深入的学习。在茶厂我们参观了藏茶独特的制茶工艺,相关的历史文化和工具。同时除了传统的工具外,还有现代化工具。
史载荥经、千载黑砂
2022年7月4日,大雅遗音小队在机电学院团委黄锎靓书记介绍、李平老师带领下,前往荥经县“黑砂一条街”进行走访调研,拜访了当地的砂器“朱氏砂器”及“曾家黑砂”,在曾庆红等老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下,了解了许多关于黑砂方面的知识。2008年,荥经黑砂被记录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向全国人民表演了一场“土与火”的艺术。荥经黑砂历史悠久,荥经人民沿用古人的智慧,将黑砂手艺一直延续至今。到现在,黑砂已经成为荥经县的一张招牌黑砂应用范围广,制作面积大。在师傅们的手中,一捧捧砂土发挥了别样风采:在曾师傅手中,它是一个个精巧的茶壶、在赵师傅手中,它是一个个水壶。精心捏制的或小巧或粗犷或规整的器皿放入窑中,在1300℃的烈火下炙烤。这样的故事延续了千年之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当然,说到非遗,不得不谈的必然是他的传承问题。朱氏黑砂的老板为延续黑砂的寿命,与周边各356体育平台开展职业专科班,既保障了黑砂的传承和延续,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工作岗位。在疫情新时代,这何尝不是一种共赢、双赢?
吆吆吉庆,三代记忆
2022年7月3日,大雅遗音小队与雅安市雨城区非遗保护中心陈宣燕主任取得联系后,前往风味小吃“吉庆小吃”进行采访。“雨城区三代人的回忆”,这是吉庆小吃所打造出来的招牌。吉庆小吃作为区级非遗,曾被《美食中国》报道。它有着可追溯到民国时期的历史。在舌尖上的雅安,除了雅鱼,吉庆小吃绝对是不得不提的一张招牌。在雅安,传统的甜水面和春卷是独一份,吉庆小吃更是其中之最。其口感风味独特,融合了酸、辣、甜三种风味。传承人深知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性,除了传统小吃之外,传承人还自主研究了萝卜丝、热干面等新菜式。同样,这些也是广受大众欢迎的菜品。在采访中,传承人提到: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有把顾客的要求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生意经久不衰。吉庆小吃关注顾客需求,跟进改进自身,不断进步。同时,除了线下销售外,吉庆小吃通过微信创建“粉丝群”等形式进行推广,并准备了相应的福利活动。在疫情时期,吉庆小吃也为稳定民心做出了贡献。自疫情初始,吉庆小吃为维护社会秩序,便不曾歇业,始终向民众敞开大门。同时积极推广外卖业务,在疫情时销售额不降反升,为促进经济复习起到了模范作用。
戏冠天下、川中相剧
2022年7月5日,大雅遗音小队来到雅安川剧博物馆进行学习。川剧,在人们心中是性格鲜明、变幻莫测的一项艺术。早在唐代时便有“蜀戏冠天下”一说。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雅安川剧的蓬勃发展。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彭海清赴京演出、邓学莲赴东欧演出。在川剧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照片,这些照片都是曾经的雅安川剧团的演出老照片。除此之外,还有关于民间戏曲雕刻的照片,这些木雕让人目不暇接,不亦乐乎,并且在博物馆中还展览着琳琅满目的各式服装,如戏灯行龙蟒、女硬靠等。在川剧表演中,服装与脸谱缺一不可,博物馆中对各种脸谱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脸谱中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人物性格,就像不同人物的服饰风格也不同一样。在川剧中还有着吐火、戏灯、变脸、开慧眼等有趣、火爆的绝技。它是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示了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世界各族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坚持维护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继续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的首要条件和必要条件。
原文链接:https://life.china.com/2022-07/19/content_140534.html?qq-pf-to=pcqq.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