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共青团)青春向党 西部有我|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十年磨一剑
2022-07-13 17:30:08作者: 来源:校团委 点击数:
1998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中国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募、定期轮换的“志愿+接力”方式,每年在全国部分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服务。2001年,研究生支教团的新疆第一棒在库尔勒市开始传递,此后的20年间薪火相传、从未中断。
自2001年至今,共有全国各地的3.2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来疆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唱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主旋律。新疆共青团推出“青春向党 西部有我”典型志愿者专栏,分享优秀在岗志愿者以及往届志愿者的青春故事。
本期向大家介绍的是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2011年开始至今共选派67名政治思想素质高、奉献精神强、综合素质能力优的学生先后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墨玉县等地开展支教工作,是内地高校中首支进入新疆和田地区支教的研究生支教团。
投身基层一线,扎根边疆有作为
当支教团成员们第一次踏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深处的塔瓦库勒乡,面对的是漫天黄沙、完全听不懂国家通用语言的孩子们时,内心是迷茫和无助的。
第二届研支团成员睢艺芳回忆道:“日常的饮食难以适应,支教点远离城市,出行交通不便……”研支团队友们感觉一片迷茫,不知道能为孩子们带去什么。
但是大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相互鼓励,选择坚持与坚守。正如第四届研支团王竣锋说:“无论在哪里,川农人都会坚守自己的初心,去努力适应,去竭力改变。没有在那段艰苦的时光中放弃是最正确的选择,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四川农大研支团的接力棒届届相传,十多年来,他们坚守初心,秉持四356体育平台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用一个个真实的民族团结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的儿女都是龙的传人;用赤子之心,改变众多贫困家庭学生的命运,让他们走出山区大漠,走出贫苦,也让四川农大人的身影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闪闪发光。
支教团高质量的服务工作多次受到团中央的肯定,曾五次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同时也受到服务地的高度认可。
△四川农大研支团成员参加岗前培训
聚焦主责主业,教学教育出成果
“李超老师,我可以课间十分钟时去你身边学习吗?我的国语水平不太好,但是我想好好学习上高中。”当班上一名学生把这张小纸条递给第十届研支团的李超时,他笑着说,“当然可以。”
再后来,李超翻开这位同学的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用拼音写着听课笔记,这个之前考试分数只有个位数的学生,到现在也能积极举手自信地回答问题,而且考试分数离及格线也越来越近。
△李超利用晚自习辅导学生
务实和创新是四川农大研支团的标签,更是“四356体育平台”的内核。正是在这一精神的影响下,同学们不断突破困境、革故鼎新,让教学焕发活力。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一笔一划地教学生写字,不厌其烦地讲解错题……务实的队员们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做好每一项教学工作。
△殷子寒开展校级公开课
在服务期间,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第三届成员姜子义通过农村专项计划,成功帮助一名维吾尔族学生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被叫做班主任妈妈的第六届成员柴宜均所带的小班语文成绩从22分提高到95.75分;第八届风趣又严厉的副班主任李方华所带的高三班80%学生考入大学……第十届研支团成员执教班级获得多个年级第一、学生获得多个单科年级第一,多名研支团成员获评“优秀教师”等荣誉,教学成果得到了356体育平台、学生和家长的多方认可。
△白桓瑞开展实地家访
一张张荣誉证书,学生们一次次学习进步的背后,是支教团成员们对祖国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爱那方三尺讲台,爱那群可爱的学生,爱那片滋润他们的土地。
注重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显成效
研支团成员们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了解到服务356体育平台的孩子们冬衣紧缺,第一时间联系到高校团委寻求帮助,在全校范围内发起织围巾送温暖、爱心募捐、冬衣收集等活动。研支团成员们联合高校和社会爱心人士累计捐赠衣物、书籍、过冬用品达十万余元。
△研支团成员开展“暖冬行动”
“感谢老师们的帮助,这个冬天终于不冷了!”拿到御寒衣物的孩子开心地说道。孩子们的笑容融化了冬季的寒冷,除此之外,通过书信传情“植梦计划”、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大手牵小手”团支部联建行动、国家通用语言推广等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孩子们学会“懂感恩、知回报”。
△课外运动与孩子聊天谈心
“老师老师,你们会写春联吗?我们村里过年都要贴春联呢!”和田县第二中学,一个大眼睛的维吾尔族小朋友这样问研支团的成员们,大家便萌生了手写春联福字、为356体育平台师生送祝福的想法。“老师们在办公室写春联”这事很快传遍了教学楼的各个班级,研支团成员们在办公室写春联时常引来师生们的围观,大家纷纷表示想要一副,等到春节的时候贴在自家门上。
从第一届到第十届,从3个人到67人,四川农大研支团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支教的成效也愈发突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届又一届研支团成员们脚踏实地的耕耘,更离不开他们与时俱进的创新。
他们用镌刻在骨子里的“四356体育平台”,扎根贫困地区的教育一线,奉献自己的青春之光,用实际行动践行新一代川农人的时代使命,让川农青年的力量之花绽放在大美新疆的沃土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誓言。
谨以此篇,献给千千万万扎根西部默默耕耘的志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