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一颗四川好“薯”的背后……

2022-04-08 09:23:57作者:阚莹莹 来源:农学院 点击数:

  

四川是薯类生产大省,常年播种面积1900多万亩,总产量约2700多万吨,面积和产量均稳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全省马铃薯、甘薯单产品质不断提升,种植效益凸显。这背后,来源于全省薯类新品种、新技术的推陈出新。

近日,四川薯类创新团队2021年度总结会举行,来自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16支课题组,对去年团队的科研攻关、产业服务成果进行了总结。

“2021年,四川薯类创新团队科研成果显著。选育登记薯类新品种10个,制定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8项。年度重大成果《优质专用甘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广》《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路径》分别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团队首席专家、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潘海平介绍。

优质专用薯类品种,是团队的重点攻关方向。“2021年,团队与绵阳农科院合作,在金堂旱地试验了5个紫色马铃薯新品系。与对照品种‘黑美人’相比,绵芋10-2-5产量显著提高15.32%,花青素含量提高4.76%。绵芋16-3-4产量显著提高31.20%,花青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品种。”四川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沈学善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5个紫色马铃薯新品系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外观,“我们测定了5个新品系的营养品质指标和蒸煮、炸片口感数据,尤其是在炸片口感数据上,希望未来能够在薯片方向有突破。”沈学善告诉记者。

数据统计,四川全省种植甘薯800多万亩,面积占全国第一位。当前,甘薯机械化种植是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

藤蔓短,结薯数多、集中整齐,这是适合机械化栽培甘薯品种的特性。“今年已完成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甘薯新品种选育,完成南薯 016、南紫薯020、南薯021品种登记。这个三个品种藤蔓较短,且株型直立,结薯较集中整齐,适合机械化种植。”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甘薯所副所长刘莉莎介绍。

此外,马铃薯储存过程中,如何延长休眠期,降低萌芽率是薯类专家长期科研的重点问题。“去年,团队研究马铃薯休眠和萌芽的关键基因,建立一套马铃薯休眠萌芽研究体系。解析了抑芽保鲜剂的抑芽机理,筛选到耐贮藏的2个马铃薯品种及其优化的贮藏控芽剂。同时,研发1种新型复合马铃薯、甘薯保鲜剂,减少贮藏损失5%。”四川农业大学王西瑶教授介绍。

新闻链接:https://country.scol.com.cn/shtml/scncrb/20220211/86689.shtml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教思广论】建城学院开展无人机航测应用技术培训
    【教思广论】建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