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四川平台)【朋友圈】内荣携手:唱好毗邻地区“双城记”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篇
2022-04-06 10:17:22作者:马俐钧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点击数:
有的钉桩、有的开槽、有的搅拌砂石、有的平整鱼塘……在内江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进城入圈”的干劲随处可见。农田里、道路边、防护景观桥上,处处都是工人施工的身影。沿着刚完工不久的沥青路向东,向远处眺望,便是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美丽错落清晰可见。
桥体施工
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川渝两省市提出的毗邻地区共建合作特色功能平台之一,是唯一一个以农业农村为主的功能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农业新业态、质量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六大环节,14个建设子项,23个具体建设任务。正在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生猪循环养殖示范场建设、标准化油茶示范片栽种、融合发展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
稻渔种植专业化
“由于大部分年轻力壮的人都出去务工了,留下来的都是些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或年幼儿童。因此,大部分土地都荒芜了,很可惜。随着成渝合作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推进,对我们来说,真是‘及时雨’!”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党组织书记巫孝利激动地说。那么,三合村荒废的土地该怎么办?
——入股!
随着与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共建占地4000亩的成渝合作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的建设落地,三合村将荒废的土地进行了入股,以此方式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等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巫孝利算了一笔村民致富账:“土地整体入股后,村集体收入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翻番,比之前荒地无收入强太多了!”
高标准农田稻虾种养
依托水库、土地等自然资源,内荣农业园先行区正积极建设成以稻田虾为特色的“稻渔满仓、花果飘香、青山绿水、民富村美”的中国西部鱼米之乡。目前,稻渔示范片区已完成1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生产所需的优质稻种也选育完毕,稻渔示范片区旁的道路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新建、扩宽的4.5米宽沥青道路正在铺设水稳层,已完成总进度70%。
生猪养殖规模化
园区内的生猪养殖产业,以“荣昌猪”“内江猪”为主,占地面积13亩。引进智慧猪场物联网系统,主要包括全自动饲喂系统、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全自动种猪性能测定系统、个体体温采集分析系统等,作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示范猪场。通过“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方式,与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规划到2025年底,园区生猪出栏量达到20万头。其中,先行区发展1万头,拓展区19万头;隆昌片区和荣昌片区各10万头。目前,生猪循环养殖示范场已完成公司工商注册、选址、测绘、地勘、设计以及场地平场等工作。
油茶种植产业化
油茶种植的产业化,是内荣农业园先行区打造的又一道精致亮丽的风景线。在三合村油茶示范基地里,正在为村民们指导油茶种植技术的四川农业大学油茶研究团队陈涛老师向记者介绍:“我们结合成渝现代高新产业示范区来打造油茶产业,以示范基地为核心,建立了一个35亩左右的专家示范田,以这个为核心带动整个隆昌油茶产业的发展。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扩大新品的推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专家指导油茶栽种
2021年以来,三合村积极发展油茶、稻渔、生猪产业,实施“田里稻渔、土里粮果、山上油茶”的立体种养循环带建设。为了将种养产业发挥到最佳效益,当地政府还实施了科创农庄建设项目,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引进专家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区域性良种选育、种苗繁育技术和种植模式创新、高效栽培技术和功能性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形成“高校+政府+导师+学生+乡土人才”高度协同的科技服务模式,以此助力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园。
推进融合现代化
“这个就是我家的房子,正在进行风貌改造,外墙刷白了,小院美化了,相比以前的水泥墙、瓦片房,你看,现在多漂亮!”三合村2组村民刘和荣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 。“室内装修也在同步进行,准备腾几间房出来做民宿。”
三合村农房改造
白墙黛瓦的村落整齐划一,山水环绕的景观清新雅致,房前屋后卫生整洁,农户家中窗明几净。如今,内荣农业园先行区,正打造巴蜀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区,将建设9个节点景观,改造提升166户农房风貌,改扩建6户精品民宿和农家乐。
四川内江和重庆荣昌携手建立内荣农业园先行区,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国首个跨省市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乘着政策的东风,以内江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为代表的乡村农旅合作交响曲,正在川渝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