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蓄水池激活“源”动力,多维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2022-02-24 10:52:21作者: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来源:水利水电学院 点击数:
“蓄水池项目的建成,对我们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近日,雅安市汉源县竹坪村的果树种植户常朝方跟川农大同学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据了解,竹坪村基础设施落后,海拔在2000米-3000米。每到旱季,当地村民为给果树浇水,需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取水。“因为长期缺水,果子产量低、品相差,很难卖上好价钱。”有村民说。
汉源县政府此前以“小农水”项目为契机,为竹坪村修建了3口蓄水池,解决当地农业生产用水需要。但却没有配套水管,水池无法使用。后经研究,给竹坪村新增了6.2公里配套管网并新建了3个蓄水池。
此事被报道后,引起了川农大“为有‘源’头活水来”团队同学的注意。该团队决定前往竹坪村,调研该村蓄水装置存在的优劣势,并协助完善蓄水装置功能,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常朝方(左一)接受调研。 唐采云 摄
“调研过程中,我们和村委、村民深入对话,充分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农业生产用水等问题。竹坪村蓄水装置的激活及管理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为有‘源’头活水来”团队成员如是说道。据了解,该团队由水利水电学院牵头,包括农学院、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10名学生组成。
团队成员调研蓄水池的容量、灌溉作物及面积等内容。 唐采云 摄
“有了供水保障,我们就转种产量更高的花椒。”常朝方说,花椒不仅产量大,需要劳动力也更多,给村民们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目前,竹坪村183户村民的农业生产用水问题,2000亩花椒、100亩李子的灌溉用水得到充分保障。
组长万刚展示装置出水量。 唐采云 摄
在供水设施维护管理方面,竹坪村五组组长万刚领头制定了相应方案,并定期组织村民清理、检查。他认为,“人人参与,人人守责”的方式是蓄水池持续使用的重要保证。
团队成员告诉记者,下阶段他们将以优化竹坪村蓄水装置和推广作为实践目标,前往汉源县其它无水用、取水难的地区,解决当地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就像团队名字,我们致力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希望能在大学时光里留下精彩的一笔,做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的‘源’动力,助力乡村振兴!”上述人员表示。
新闻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3195229?from=iosapp&app_id=cb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