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全国政协委员吴德:建议成渝两地建设“国家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 代表委员@你
2020-05-24 21:38:49作者:四川发布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编者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两会推迟至5月下旬举行。今年,根据疫情防控需求,四川发布创新报道形式,通过“云访谈”的形式连线对话代表委员,继续推出【代表委员@你】专栏,传播全国两会四川好声音。
5月21日—27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们肩负全川各族人民的期盼和重托,他们带来了哪些提案?
在飞赴北京参会前,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356体育平台长吴德在接受四川发布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两地应携手共推农业创新发展,建立“国家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优势:川渝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相近>>>
吴德表示,川渝两地农业本底相近,优势特色明显,是我国农业的战略大后方。他通过一组数据来说明:两地耕地1.36亿亩,粮食产量4573万吨、占全国的7%,油菜产量335.4万吨、占全国的25.2%。生猪常年出栏8300万头左右,占全国的12.1%。蔬菜产量6370.7万吨、占全国的9.1%,柑橘产量694.2万吨,茶叶产量34.3万吨、占全国的13.1%。
短板:技术链支撑产业链不明显 效益链不显著>>>
“近年来,成渝地区坚持走创新型农业发展道路,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吴德谈到,但制约成渝地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依然明显。
主要表现这几方面:一是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严重不足,缺乏定位高、支撑功能强大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载体。二是现有农业科技创新高端平台对全产业链的支撑不足,产业发展格局还较为传统。三是聚焦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区域级政策引导、市场运行的指导性机制仍然缺乏。
建议:成立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主攻四大领域>>>
吴德建议,应由国家相关部委指导,成渝两地省级部门牵头,涉农双一流高校作为成渝两地农业科技创新要素的核心供给主体,从国家层面规划和建设“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创新中心设立“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攻畜禽(水产)养殖、优质高产粮(油)、长江上游特色农业、智慧农业及工程等四大领域。重点建设六大科技创新平台。
一是建设特种动物与功能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成渝地区桑蚕等特色产业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二是建设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成渝地区建成国家优质高产高效粮油保障基地提供强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建设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长江上游柑桔产业带建设。
四是建设动物高效优质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川渝畜禽及水产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是建设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助推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
六是建设长江上游动物疫病防控理论和技术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长江经济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类必须的动物源食品安全及环境公共卫生安全。
此外,他认为创新中心还可建立成渝乡村振兴学院。学院立足成渝、面向全国,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高地、人才培养基地、示范推广平台,高质量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