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刚刚,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揭晓!这两位科学家亮了

2020-04-21 14:40:02作者: 来源: 点击数:

  

4月21日上午,在蓉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公布了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

 


       

   

       

     

“深水钻井升沉补偿装置-管柱-井控系统安全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等35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超高蛋白抗倒高产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等69项成果获二等奖

“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139项成果获三等奖。

英国杜伦大学的地质学教授亚历山大·登斯莫尔获国家科技合作奖。根据公开信息,他和同事共同开展了龙门山活动构造、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研究,在龙门山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等多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龙门山地震的预测和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教授获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一起来认识这两位

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的科学家

和他们的成就↓↓↓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梁繁荣:

 

超5000例临床研究

他向世界证明了“穴位的存在”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随行一位记者突然阑尾炎发作,需要手术。为避免意外,中方提出可用针刺麻醉,因为相比西药它几乎没任何副作用。痊愈后,这位记者回国发表文章介绍针刺麻醉,让针灸第一次走进国外大众的视野。

从“知道”针灸到“接受”针灸,全世界走了几十年。而四川科学家梁繁荣,是这幕后的“推手”。十几年来,这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新晋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得主始终在干一件事——用现代科学方法,证明针灸的有效性。

“本世纪初国外还有学者发文说试验证明,针灸没用。当时我就脑子里就一个想法,这个问题(对针灸来说)生死攸关。”在他看来,大量实践早已证明了针灸的有效性。至于外国专家试验结果,梁繁荣直觉认为可能是操作不当等原因。

但这怎么向世界证明?

为此梁繁荣和同事启动了规模空前的针灸临床试验。2006年至今,他们先后做了超过5000例对比试验,涉及偏头痛、消化不良、面瘫等十多种疾病。

 

“理论是中医的,临床试验则是西医的,用盲选、随机对照研究等现代科学认可的方法。” 梁繁荣介绍,团队会通过造影检查、心电图等获得相应评价指标,来反映使用和未使用针灸患者之间的差异。

 

 

大量试验结果证明,针灸的有效率高达70%至90%。根据省科技厅提供材料,梁繁荣主持的针灸穴位效应特异性基础研究,第一次系统、客观回答了国际学术界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质疑,为穴位的存在提供了科学证据。相关成果在国外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后,直接推动了德国、英国、美国等将针灸治疗偏头痛等临床常见疾病纳入社会保险体系。

如今,针灸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在英国伦敦,针灸诊所超过1000家;在日本,针灸医师数量甚至比中国还要多……梁繁荣和团队,似乎可以歇一歇了。

只是他根本就歇不下来。相比过去,梁繁荣更愿意和记者聊手里正在做的事儿。“通过我们研究发现,穴位是‘活的’!根据身体状况,它会发生变化!像有些穴位,平时按压没感觉,生病后再按就会觉得酸痛……”按目前进度,明年团队就会有初步的研究成果。这一切,都比获奖更让他感觉兴奋。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

 

获农业部支持在全国推广

他发明了养猪的“营养学”

 

 

如何应对非洲猪瘟?陈代文提了一个应对方法:增强猪的抵抗力。

这并不是开玩笑。至少和这位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新晋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得主合作的上百家养殖企业能证明,运用他在全球首创的抗病营养理论,成本无明显增加,日常饲养中猪的病死率却可以降低约20%。

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人把这项研究当成了“玩笑”。“之前有专家就死活转不过弯来,认为让猪抗病的只能是药。做好猪的营养,怎么能抗病呢?”一次次“碰壁”,让他哭笑不得。

其实这个理论在人类中已经很常见——通过健康饮食来提高免疫力。只是运用到猪身上,这在全世界也还是头一遭。“让猪免疫力更强,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同时减少生病和死亡的几率,是养猪高效生产、安全生产的前提。”

原理不复杂,但要实现还真不容易。陈代文改善猪营养的主要载体是饲料。“饲料中的营养,也就是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这些。但关键是怎么配置!”他介绍猪和人一样,不是说只吃补品就能身体好。只有适宜的组合,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陈代文和团队每天重要工作,就是拿不同剂量和配方的饲料去喂猪,看它们身体状况的变化。

 

猪和人又不一样,身体变化不能主动“说出来”,只有靠科学家自己去发现。陈代文笑言为此练就了一手养猪的本事,“瞟一眼,听猪哼哼两声,就大体能判断它营养状况在哪么样,饲料喜不喜欢吃。” 十几年中,他和团队测量的猪超过1万头,逐步摸索出了测量猪生理指标的科学方法。

 

根据省科技厅提供材料,陈代文实现了生猪养殖的营养模式变革,为保障生猪健康、减少抗生素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保障生猪生产和市场稳定供给。

如今,他和团队成了全国养猪行业无人不知的“明星”。根据相关部门要求,今年7月1日起,全国猪饲料中不得再使用抗生素。“这种情况下,我们这套理论就很有用了。”他开玩笑般的“抱怨”,最近不断有企业找上门来,寻求技术支持。

推广养猪的“营养学”,成了陈代文一项重要工作。2018年起农业部就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将他的科研成果作为一项动物养殖的核心技术进行推广。“我们现在就是要把技术‘傻瓜化’、实用化,从而推向全国。“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教思广论】建城学院开展无人机航测应用技术培训
    【教思广论】建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