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四川凉山彝区:高山峡谷盛开“科技之花”
2020-03-17 11:33:05作者:陈选斌 来源:园艺学院 点击数:
【解说】隆冬的清晨,薄雾笼罩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谷堆乡这片平均海拔2050米的土地。这里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气候阴湿,非常适合山葵的生长特性。
【解说】春节前夕,记者来到谷堆乡一处山葵种植基地,凉山绿野山葵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力麻利地拔起一颗山葵,甩掉根部的泥土,把一截根茎放进嘴里咀嚼,通过味道检查山葵的生长情况。再过一个多月,谷堆乡种植的500亩山葵就将迎来2020年的第一个丰收季。丁力介绍,2015年山葵刚引入谷堆乡时,由于种植、施肥技术不科学,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当等问题,山葵生长状况不佳。
【同期】凉山绿野山葵有限公司负责人 丁力
2016年过后,和四川农业大学合作了过后,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雷波山葵生产的技术规程,包括山葵的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这些都系统化地做出了技术指导标准,也制定了企业标准。
【解说】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郑阳霞及其团队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高山峡谷之间,从而改变了这一状况。作为雷波县的对口帮扶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分批次组织专家深入雷波,为脱贫致富注入了“科技之光”。
【同期】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 郑阳霞
要解决长期持续收入的情况,当然我个人感觉,还是要依靠科技,依靠产业的一个发展。另外一个,因为科技其实属于智力扶贫,不光从产业上给大家提供一个服务,其实从思想上给大家也带来很大的一个转变,就是知道自己开始想办法了,怎么去增加自己收入的问题。
【解说】经过20多次考察,郑阳霞规范了谷堆乡山葵的种植方案,向农户普及科学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谷堆乡山葵还远销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2019年凉山绿野山葵有限公司山葵出口额达到66万元人民币。
【同期】凉山绿野山葵有限公司负责人 丁力
科技成果的这种转换,对我们企业,对山葵这个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目前我们山葵产品主要的产品还是以新鲜的山葵主茎为主进行出口或者内销。
【解说】“水中人参”莼菜曾是雷波县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2015年,雷波莼菜种植面积从2013年1200余亩锐减至100余亩,面临绝产。找到莼菜减产“病因”的郑阳霞团队开出了配方施肥实验、异地换种等“科技药方”,水田里又逐渐长满了莼菜。截至2019年底,雷波莼菜种植面积已达1000余亩,20余户贫困户因此实现脱贫。
【同期】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 郑阳霞
只要我们能够把这个莼菜产业种植技术给过关了,能够给他们振兴起来,其实从我们农业的增收,农民的致富,包括调动他们自己来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解说】雷波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毅告诉记者,以前谷堆乡的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每亩产值仅约600元,而每亩山葵产值近10000元。
【同期】雷波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曾毅
从目前来看,我们雷波的产业发展可持续增长还是比较脆弱,但是和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发展。原来是一些原始的刀耕火种和广种薄收,现在明显的是科技在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改变了当地老百姓的习惯。
【解说】记者了解到,2018年3月,四川启动了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通过专家的力量,为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撑。近年来,四川还坚持推进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和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探索了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让更多“科技之花”盛开在高山峡谷间。
陈选斌 四川凉山报道
新闻链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sp/sh/shipin/cns/2020/01-15/news90609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