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四川农业大学研发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大豆一起种, 增产不增地

2020-03-09 15:06:16作者:喻思南 张俊贤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这些天,在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仁寿基地,劳作驱赶了初春的寒意。科研人员有的忙着锄草,有的驾驶着旋耕机在试验田翻地,他们正为3月底玉米播种做准备。

仁寿基地不仅种玉米,同一块地里,过一段时间还要种上大豆。能不能把玉米、大豆种在一起,通过优化田间配置,做到增产不增地?2002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带领团队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

如何在实现玉米、大豆协同高产的同时实现机械化种植,是摆在杨文钰团队面前的难题。

玉米和大豆间套种属于高低位作物配置,按照传统种植方法,大豆由于缺少光资源等原因,倒伏严重,产量很低。针对这一问题,杨文钰团队提出了带状复合种植的新理论,形成以“选品种、扩间距、缩穴距”为核心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实现了间套种高低位作物协调高产。

据了解,田间玉米大豆通过复合种植优化配置后,玉米的种植密度为4100至4600株每亩,与单作玉米密度相当。大豆密度约1万株每亩,是单作大豆密度的七成以上。2003至2018年,这一种植模式在四川、重庆等地累计推广7000多万亩。数据显示,与纯种植玉米相比,同一亩地,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多收100公斤以上的大豆。

针对玉米、大豆间套种无法实现机械化的难题,杨文钰团队与农机公司合作,研发出了适应带状间套作的播种施肥机、喷雾机和收获机,最终实现了种植全程机械化,让原本低效的间套作模式变得高效起来。在这一种植理念上,团队还发展出混合青贮技术,即将玉米、大豆粉碎打包发酵制作青贮料,这为高原地区解决冬春季牦牛饲草缺乏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杨文钰说,协调发展好玉米和大豆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团队将进一步优化技术,做好培训,打造高标准示范样板,推动这项技术实现大面积应用。

新闻来源: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3/09/nw.D110000renmrb_20200309_3-19.htm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教思广论】建城学院开展无人机航测应用技术培训
    【教思广论】建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