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大二男生历时5个月在校园种出杂交水稻,口感不理想但体验收获惊喜
2019-10-22 15:27:09作者:新闻晨报 来源:新闻晨报 点击数:
刘淏林正在查看水稻结实率
用收获的水稻做早餐体验惊喜
综合中青网教育微信公号四川观察报道 日前,“356体育平台”对全国3069名大学生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显示有近5成大学生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大部分不吃早餐的理由里总有一条,“我宁愿多睡五分钟,也不愿意吃早饭。”
此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是一些长辈们对于现在的年轻人的评价。
不过,在四川农业大学,有一名大二学生却做出了一个“壮举”,也打破了上述偏见。就在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大二学生刘淏林在356体育平台经过5个月的培育,把自己种的杂交水稻变成了早餐。
没想到种植过程这么难
据了解,刘淏林于今年4月下旬与同学组队,报名参加了该校农学院举办的杂交稻种植与全生育期管护技能大赛。经过学院老师的专业培训后,进行了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系列模拟田间活动。
“这是首次尝试种植杂交水稻,预料到种植过程会很辛苦,但是没想到这么难!”刘淏林说。
“水稻种植是一个过程,暑假这段时间正是水稻的拔节孕穗期,要是完全不管,基本就前功尽弃了。”作为农学专业的学生,刘淏林深知在暑期这40多天照看好水稻的必要性。
因此,他选择了暑假留校照看水稻,并帮助其他7个小组一同照看。
然而在8月份,虫害乍现,他发现以后,心急得想要快点解决问题,却不小心打多了药导致烧苗,结果到了本该抽穗的时候却一直没有进展。
“打药前我担心虫害,打完药后我开始担心药害,平时吃饭、睡觉、喝水我都在想着这个水稻,为了种好它我都瘦了!”刘淏林笑着说。
吃得特别有成就感
9月下旬,刘淏林所在小组种的3株杂交稻成功通过老师验收后,他和队友将这3株杂交稻进行了为期半月的晾晒,然后进行考种,“考种结果并不理想,除了千粒重达到标准,其他的诸如有效穗数、结实率等产量因素都未达到标准,忙碌了五个月,我们最后的产量仅为74.964克!”刘淏林说。
由于稻谷产量很低、品质不高,考种结束后便将稻谷置放在宿舍,没有再管过,直到一个朋友向他询问收获的稻谷是否可以直接食用时,他突然想尝尝自己种的大米的味道。
“我们借了一个小电煮锅,准备借助实验室仪器完成舂米后,煮一顿稀饭吃。”刘淏林介绍说。
“比赛的目的不仅是提升同学们的专业技能,我们希望同学们在杂交稻种植过程中不只感受到农事耕作的不易,更能体验到收获的惊喜!”大赛的组织者说。
尽管没有丰收,但是刘淏林把自己劳动的成果变成早餐的时候,吃得特别有成就感,他觉得虽然看起来卖相不好,尝起来也比较糙口,但是自己种出来的米饭的清香味绝对是市场上的大米比不了的。
随后,大二男生刘淏林种杂交水稻成功也登上热搜榜,有网友留言:想尝尝。还有不少网友联想到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并表示:袁老后继有人
新闻链接:http://epaper.zhoudaosh.com/html/2019-10/22/content_85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