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网)科学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青?足迹”团队开展“三下乡”实践
2019-07-22 14:53:32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四川文化网讯:(王晨燕)激情七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提出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的要求,传承“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356体育平台,以“助力乡村振新,促进技术革新”为主题,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青?足迹”团队进行了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跨省交流,推广高原农机设施
四川文化网讯:(王晨燕)激情七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提出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的要求,传承“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356体育平台,以“助力乡村振新,促进技术革新”为主题,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青?足迹”团队进行了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跨省交流,推广高原农机设施
01
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农业机械自动化专业主要针对农业机械进行改良,使其用于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为切实了解高原独特的地貌以及高原作物的生长情况,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贵州省息烽县青山乡进行调研。
贵州省息烽县青山乡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地势高峻,小组成员与息烽县人大常委张副主任进行交流,了解到当地已经建立了农村合作社,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是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较为落后,机械普及率较低,基本靠人力采摘或多采用旋耕机,所以当地更便于推广、普及高原农机设施。目前,贵州省息烽县青山乡拥有一千两百到三百亩的猕猴桃基地,还有玉米、水稻等作物的耕种。在张副主任的带领讲解下,小组成员纷纷表示:“通过参观走访青山乡的耕地、果园等,切实了解到高原作物的生长情况,可以进一步完善学院已有的高原农机设施,并对其进行更广泛的推广。”
图为实践成员在息烽县人大常委张副主任带领下参观猕猴桃基地 (杨烁 摄)
上山下乡,切身了解“乡村乡情”
01
暑期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形势的重要时机,只有投身一线,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效应,也只有在社会中亲身锻炼,才能真正地体会生活——参观猕猴桃基地,走在一千多亩的园区,实践成员仔细查看了猕猴桃的种植生长情况,询问了园区土质、灌溉等种植资源方面的问题,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亲身体验了给猕猴桃绑枝的工作,所谓“绑枝”,要求“枝枝见绑,绑而不死,排列平行”,从中体会到果蔬种植的不易,同时,体会到仅仅依靠人力种植、收割猕猴桃的不便。
“‘绑枝’是个看似简单,但操作十分不容易的工作!真的来到了高原,甚至是在山林中,像这样一千多亩猕猴桃,人为劳作要耗散极多人力,回去后要尽量研制有关猕猴桃采摘设施,争取让他们摆脱人力,轻松种植。”实践成员感慨道。
图为实践成员在基地负责人带领下亲身参与“绑枝” 。杨烁 摄
走访寻疑,调研宣讲汇总反馈
01
为发挥好青年大学生在356体育平台和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引导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投身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实践成员前往贵州省息烽县后,在息烽县人大常委张副主任的带领下,召集村民进行宣讲,并向他们征集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和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调研过程中,不时听到村民们感慨:“种植过程中,遇到关于机械方面的问题,都只能到县城找专人解决,无法及时解决,就十分麻烦,甚至会耽误种植。”
实践成员不仅结合已有的专业知识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还宣传介绍了已有的农业方面的知识与当地农民互相探讨——在提及当地特有的循环养殖农业技术时,当地村民积极热情地与实践成员分享心得,也希望将好的农业技术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有所了解。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为乡村振兴而努力。”青年学子一直行动在路上,通过此次活动将川农大机电学子所学进行运用,并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地村民解决了一些问题,同时收获了当地颇具特色的一些技术,达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图为实践成员在青山乡走访寻疑遇到的种植猕猴桃的农户 。杨烁 摄
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契机,川农学子在行动,每个青年学生都有责任运用所学知识,力所能及地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广大青年群体帮助农村群众积极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