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集中+分散 巧妙处理农村污水
2018-10-31 15:06:46作者:吴平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点击数:
本报讯(记者 吴平)10月27日,主题为“乡村振兴与水资源保护”的第十二届岷江论坛在成都举行。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到2022年,四川4.5万个行政村将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与会专家为此建议,农村污水因点多面广,不易收集,不宜全部修建集中污水处理站,如果与分散处理相结合,或将更加可行。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罗鸿兵表示,农村水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水污染物排放量50%以上,目前大部分的农户生活污水通过沟渠直接排放,对农村周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是导致水体生态改变和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农村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农村污水排放量将达到300万吨,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将达到205亿元。
据介绍,目前国外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有稳定塘、生物膜法、蚯蚓生态滤池、土壤毛管渗滤系统、一体化集成装置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等。相比较来说,人工湿地技术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可提供直接和间接效益等。成都市郫都区安龙村、园田村,广元市元山村等地都建有分散式人工湿地,用来处理生活污水。但从运行效果来看,仅前期能达到排放要求,后期处理效果不佳。原因有多种:第一,物理、化学、生物作用都可能导致堵塞;第二,湿地植物退化后,氮去除效果变差,水力负荷小,占地面积大;第三,冬季气温降低也会影响正常运行。
专家对此建议,分散性农村污水处理应该 “越自然越好”,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沟渠、水塘,另外尽量多使用本地植物,少用美人蕉等园林景观植物。反之,如果按照“管理养护”的思路去建设,需要轮休、停床,施用微生物抑制剂、溶菌剂,或者清洗、更换基质等……一旦后期维护不当,便可能造成湿地荒废。同时,由于我省地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差别较大,在对接环保公司的专业化服务时,污水处理方式不能过于单一,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采用多元化污水处理模式,既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又具有经济适用、维护简单、效益长久等优点。
新闻来源:http://country.scol.com.cn/shtml/scncrb/20181030/62079.s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