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卢艳丽:发现玉米基因秘密

2018-01-19 09:46:03作者:本报记者 鲁磊 通讯员 李劲雨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

    “感谢我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你们的爱让我坚强勇敢执着地追求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奥秘。我将用感恩的心认真去工作、去生活,用四川人打麻将的精神把科学研究做到‘血战到底’。”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颁奖台上,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80后”教授卢艳丽风趣时尚的获奖感言,博得台下如潮般的掌声。
  
  卢艳丽的人生充满着跨度:她跨专业考入玉米研究所,从实验零基础起步成为标准的实验达人,从分子生物学一脚迈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这一全新领域。在征服这些跨度的过程中,她创造了一连串的精彩。
  
  卢艳丽本科学的是农业区域发展,从农业区域发展跨越到玉米所的研究生,她虽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不过,对于未知的领域,她总是充满了好奇:“我不想过一种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
  
  她还记得第一次到农场,分到的任务是数玉米种子,发现“工人都比我懂得多”。没有学过生物化学、遗传学,更没有学过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好多专业术语不懂,她只有一个个查阅;做实验,她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忙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
  
  2008年,卢艳丽获得教育部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赴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留学,这次她的跨度是从分子生物学迈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领域。
  
  这个领域是当时玉米研究的前沿,没有经验可循,很多时候都要靠自我摸索。分析数据需要使用新的软件,为此,她啃下了二十来本全英文说明书,一步步学会了操作分析、提炼总结。她超强的自学能力获得了专家的认可,被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聘任为研究人员。
  
  “我感觉虽然研究内容比较深入,但是思维相对狭窄。”面对层出不穷的赞誉,卢艳丽并没有迷失,她又开始计划自己的另一个人生跨度,“回到自由自在的课堂与实验室,平静而充实地做研究”。
  
  她选择深深“扎根”在四川及西南地区,了解玉米生产的实际需求及特殊的生态环境,她常年穿梭于玉米地和实验室,以女性敏锐的直觉和细心的观察分析,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玉米的基因秘密。
  
  她说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授,“我并不是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只是选定了方向,就会一直走下去”。或许正是这种“一根筋”式的执着,使她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宁心静气,沉浸于忘我的世界。

    新闻来源: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1/19/content_493407.htm?div=-1&from=singlemessage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教思广论】建城学院开展无人机航测应用技术培训
    【教思广论】建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