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体育平台)四川农业大学志愿者探望抗战老兵 致敬红色岁月
2017-08-30 15:14:52作者:wlnews 来源:356体育平台 点击数:
356体育平台成都8月2日电(通讯员 马新睿 舒蕾 李昳璇)曾经国难当头,抗战老兵们勇敢地担当起时代重任。如今,天下安宁,社会更应铭记老兵们的奉献与牺牲。7月16日,四川农业大学探望抗战老兵,追寻红色足迹走进成都市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看望当年的热血战士,为抗战老兵送去关怀,与老兵重温那段红色岁月。
“我很骄傲,能用自己的力量保卫中华民族的兄弟姐妹们”
在晚霞养老中心,有一位经常穿着“军装”、胸前别着“勋章”的瘦小老人,他就是94岁的抗战老兵罗见渊。老人13岁参军,小小年纪就打起梆子腿开始军旅生活。
九江战役让老人印象十分深刻,已是鲐背之年的罗见渊老人,谈起抗战仍意犹未尽,感慨万千:“战争艰难啊,我们打了七天七夜,双方死的人都漫山遍野。当时我们师有两千多人,战后只剩了八百多。血流到河里,水都腥臭。”老人还风趣的说:“我没有牺牲,还打死了不止一个日本鬼子,赚到了。”
两个月前还是学生的少年,两个月后就披挂征战沙场。实践团不禁问道:“爷爷,怕吗?”
“除了第一天有点怕以外,就再没虚过。我很骄傲,能用自己的力量保卫我们中华民族的兄弟姐妹们。”老人朗声回答。
一直对知识怀有向往的罗见渊老人挥毫泼墨,为同学们写下“永争第一,不断卓越,共创未来”的寄语。
告别之时,罗爷爷一如既往的穿着“军装”、胸前别着“勋章”,站在晚霞养老中心的门口目送。夕阳将老人的影子拉长,如一株古松,枯瘦,却苍劲。
“不是希望记住我们受的苦,希望你们能为人民服务”
一清早,养老服务中心便传来歌声,抗战老兵苗存惠就犹如当年在战场一般引吭高歌、慷慨激昂。他说:“很多红色歌曲现在我都还会,一辈子的歌词、一辈子的旋律,忘不了。”
苗存惠老人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参与了随枣战役、枣宜战役。怀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报国豪情,老人选择一生坚守在部队,却也因此和家人断了联系。百岁之年的他依旧精神矍铄,提起参军原因时老人坚定地说了四个字:“国家需要。”
老人平时斯文沉稳,说起战争场景却十分激动,颤抖着将拐杖放置到一边,掀起衣袖,自豪的向实践小队的同学们展示了身上战争的痕迹。“挨了一枪子儿,这么多年了,一动这里还是疼啊。那时候真是不要命的拼啊,因为什么呢,国恨家仇融在里面啊,就是让他们日本鬼子看看我们中国人的血性!”
谈及今日之中国,老人十分欣慰,谈吐间流露出对青年和祖国的未来的期望,“你们正当年轻,你们是国家的希望啊。”老人看着围坐在周围的同学们,严肃的说道:“你们来我很高兴,不是希望记住我们受的苦,挨的痛。而是,希望你们了解历史,了解为什么胜,能为人民服务。”
实践小队从成都晚霞养老服务中心的文化宣传部部长、对外联络部部长邹学兰那里了解到,养老服务中心的费用主要由三方来承担,老兵们并没有生活负担,老兵们在入住养老院后心态很好,对生活很满足。关心养老院老人的不仅有政府,有企业还有许多爱心人士以及志愿者们。邹部长说:“平常一个爱意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就能让老人们感受到尊重和善意,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到养老院看望老人,给予精神上的关爱。”
原文链接:http://sxx.m.youth.cn/jxqc/sjjs/201708/t20170802_10426219.htm
“我很骄傲,能用自己的力量保卫中华民族的兄弟姐妹们”
在晚霞养老中心,有一位经常穿着“军装”、胸前别着“勋章”的瘦小老人,他就是94岁的抗战老兵罗见渊。老人13岁参军,小小年纪就打起梆子腿开始军旅生活。
九江战役让老人印象十分深刻,已是鲐背之年的罗见渊老人,谈起抗战仍意犹未尽,感慨万千:“战争艰难啊,我们打了七天七夜,双方死的人都漫山遍野。当时我们师有两千多人,战后只剩了八百多。血流到河里,水都腥臭。”老人还风趣的说:“我没有牺牲,还打死了不止一个日本鬼子,赚到了。”
两个月前还是学生的少年,两个月后就披挂征战沙场。实践团不禁问道:“爷爷,怕吗?”
“除了第一天有点怕以外,就再没虚过。我很骄傲,能用自己的力量保卫我们中华民族的兄弟姐妹们。”老人朗声回答。
一直对知识怀有向往的罗见渊老人挥毫泼墨,为同学们写下“永争第一,不断卓越,共创未来”的寄语。
告别之时,罗爷爷一如既往的穿着“军装”、胸前别着“勋章”,站在晚霞养老中心的门口目送。夕阳将老人的影子拉长,如一株古松,枯瘦,却苍劲。
“不是希望记住我们受的苦,希望你们能为人民服务”
一清早,养老服务中心便传来歌声,抗战老兵苗存惠就犹如当年在战场一般引吭高歌、慷慨激昂。他说:“很多红色歌曲现在我都还会,一辈子的歌词、一辈子的旋律,忘不了。”
苗存惠老人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参与了随枣战役、枣宜战役。怀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报国豪情,老人选择一生坚守在部队,却也因此和家人断了联系。百岁之年的他依旧精神矍铄,提起参军原因时老人坚定地说了四个字:“国家需要。”
老人平时斯文沉稳,说起战争场景却十分激动,颤抖着将拐杖放置到一边,掀起衣袖,自豪的向实践小队的同学们展示了身上战争的痕迹。“挨了一枪子儿,这么多年了,一动这里还是疼啊。那时候真是不要命的拼啊,因为什么呢,国恨家仇融在里面啊,就是让他们日本鬼子看看我们中国人的血性!”
谈及今日之中国,老人十分欣慰,谈吐间流露出对青年和祖国的未来的期望,“你们正当年轻,你们是国家的希望啊。”老人看着围坐在周围的同学们,严肃的说道:“你们来我很高兴,不是希望记住我们受的苦,挨的痛。而是,希望你们了解历史,了解为什么胜,能为人民服务。”
实践小队从成都晚霞养老服务中心的文化宣传部部长、对外联络部部长邹学兰那里了解到,养老服务中心的费用主要由三方来承担,老兵们并没有生活负担,老兵们在入住养老院后心态很好,对生活很满足。关心养老院老人的不仅有政府,有企业还有许多爱心人士以及志愿者们。邹部长说:“平常一个爱意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就能让老人们感受到尊重和善意,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到养老院看望老人,给予精神上的关爱。”
原文链接:http://sxx.m.youth.cn/jxqc/sjjs/201708/t20170802_10426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