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体育平台)四川农业大学志愿者走进遵义 传承红色基因

2017-09-04 15:13:09作者:张婕 来源:356体育平台 点击数:

  

  356体育平台遵义9月1日电(通讯员 张婕)遵义,历史在最关键时刻选择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和党,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这里的红色文化,熠熠生辉,值得新青年去感受、学习、传承。

  为了探索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7月23日至7月29日,依据于“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喜迎十九大”2017年大学生遵义实践专项行动,四川农业大学“映像遵义 筑梦中国”团队赴贵州省遵义市进行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红军山烈士陵园,感受红色之美

  实践团队忘记了八个多小时的舟车劳顿,穿上英姿飒爽的红军装,在遵义市委的组织下激动不已地跟随大队伍乘车前往红军山烈士陵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通过参观红军山烈士陵园,了解到了老一辈的红色故事,感受红色之美。

  登上红军山的台阶后,一位老爷爷抬起头感叹道:“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啊!”跟着老爷爷的目光,实践团队看到正面是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碑上为“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是为邓小平同志的手书。实践团队内心沉重,心中对革命烈士的无限崇敬占满了胸膛。

  随后,实践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红军墓、烈士墓还有烈士雕像等。邓萍墓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的骨灰,一位父亲站在邓萍同志的墓碑前为年幼的女儿一字一句地朗读着邓萍同志的英雄事迹,年幼的女儿笔直地站着聆听着。

  “我是土生土长的遵义人,这是我第三次来这里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但唯一不变的是感激!”当问及这位父亲对于红军山烈士陵园的看法时,他显得有点激动。“第一次是我小学的时候,第二次是我大学的时候,第三次就是我带我女儿来了,这里,我会一直来的,因为遵义的红色之美我一辈子都品不完。”

\

 

  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的墓碑。356体育平台通讯员 汪思懿 提供

  实践团队选取了一束洁白的菊花,带着肃然起敬的心情,踏着略微沉重的步伐,深深地向前鞠躬,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上鲜花,深切缅怀为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取义、长眠于地下的烈士,献上渺小却真挚的敬意。

\

 

  实践队伍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上鲜花。356体育平台通讯员 汪思懿 提供

  回集合点的路上,实践团队没有了话语,内心都十分沉重,每个人心里都被革命先烈辉煌的战斗历程震撼着,每个人心里都既自豪又心酸。

  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律动红色脉搏

  湘江河畔,实践团队从红军山下拾级而下,踏进贵州遵义老城子尹路,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灰砖小楼,黑底贴金的大木匾上,“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闪亮夺目。

  “遵义是一座红色之城,是中国革命实现历史转折的地方,而“遵义会议”则让遵义彪炳史册。这“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就是毛泽东同志手书的,至今已悬挂了47年了。”一位导游向实践团队介绍道。

  从大门进入,沿着历史脉络,逐个展厅把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幕幕在展现在实践团队的眼前。红军突破乌江天险、转战贵州,并在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得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这场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在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巧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翻过雪山……用坚韧的红军精神取得了一个个几乎是不可能取得的胜利。

  “第一次知道“遵义会议”是在历史课本上,从此遵义这两个字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在没有来到遵义之前我只知道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得艰辛,但是并不能感同身受。这次遵义之行,虽然并没有让我回到遥远得战场岁月,但是这里浓厚的红色文化已经让自己心里那颗红色种子发芽。”队员徐雅虹看着“征服雪山草地”诉说的红军长征的精神,肃然起敬道。

\

 

  实践团队在遵义会议会址合影留念。356体育平台通讯员 汪思懿 提供

  “虽然每次讲的内容都差不多,但面对不同游客,自己也会从学习到不同的东西。遵义会议会址是红色革命的圣地,我要努力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遵义的红色历史!”作为已有5年经验的导游自豪的对实践团队说道,队员们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总结遵义红色之行,传承红色基因

  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回顾这次实践,队员徐雅虹在日记里写道:“我幻想如果可以穿越,我想回到1930年,加入红军的队伍。一同宣誓:“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背叛祖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树立红色精神的崇高信念。面对人生的一次次选择,应该保持一种纯洁高尚的心灵、一种炽热温暖的心灵、一种坚毅不屈的心灵,在重要时刻,要牺牲个人利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次短暂实践的过程中,队员们近距离的接触到了遵义的红色文化,了解到了革命烈士的英勇、中国红色历史的艰难。不应忘却的记忆“沉默”着诉说着一个真理:“红军烈士永垂不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队员们将会把此次实践进行总结,进行传承,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些传达给更多的人们,让他们也了解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共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

  “尽管战争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也要忆苦思甜,用一样的热血,一样的青春来创造我们的新时代!”队员张婕感叹道。
    
    新闻来源:http://sxx.youth.cn/jxqc/sjjs/201709/t20170901_10636113.htm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教思广论】建城学院开展无人机航测应用技术培训
    【教思广论】建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