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猕猴桃溃疡、褐斑病综合防治技术,看这篇就够了!
2017-09-01 09:35:21作者:记者 许俊仟 摄影 郑建斯 来源:南方农村报 点击数:
溃疡病、褐斑病是猕猴桃的主要病害。其中,褐斑病是导致猕猴桃早期落果的重要原因,对其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影响,而猕猴桃溃疡病属细菌性病害,目前是行业毁灭性病害,严重限制猕猴桃行业的发展。
8月28日,在“接力新长征,沃土万里行”第八站活动——“2017中国(苍溪)猕猴桃产业研讨会”上,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四川农业大学植保系主任龚国淑为与会300多名种植户详细讲解猕猴桃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四川农业大学植保系主任龚国淑

现有溃疡病防治手段各有利弊
龚国淑介绍,猕猴桃溃疡病病菌主要在病枝蔓条上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带菌苗木农事操作及工具、受污染的花粉、昆虫传播,从气孔、水孔、皮孔、伤口等进入植株体内裂殖。细菌性溃疡病主要为害树干、枝条,也可为害叶片和花蕾。

截枝锯干,重新培养2-3个次生主蔓,一般于第2年出现明显症状,有些第3年可再次结果,第4年再度爆发,实际上得不偿失;也有农户再利用基部新生实生苗作砧木,改换其它适应性好的品种,如翠香、翠玉、徐香、金什1号等。使用药剂涂抹,药液直接接触病部,可快速抑制病菌扩展,脓水能迅速止住,看似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病树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下,很快再度恶化,结局只能枯死。治愈率大约23%。一课题组曾尝试输液治疗,根据病菌大量存在于输导系统的理论,筛选各种药剂、各种施药方式,如涂抹法、灌根法、注射法(包括韧皮部、木质部)、不同的施药时间等,确定木质部注射给药,可以很快扩散到其它部位,作用到靶标,防效达到70%左右,但要注意药剂、树龄、时期、部位和注孔的处理。
在综合防治措施方面,她建议,新建果园远离病区选择园址;根据生态条件选择品种;培育和栽植无PSA苗木;冬季防冻保温;加强带菌监测,及时辅以药剂治疗;增施有机肥,合理负载。
对已建果园,要加强带菌监测;冬季防冻保温(用液态膜配合药剂,或加盖避雨棚);改换抗病品种;初发期辅以药剂治疗(如输液技术);4~5月嫩叶期及时喷药防治叶溃疡;平衡营养,合理负载。
褐斑病引起早期落叶,产量损失15%-50%
猕猴桃树常会遭遇褐斑病,不但对植株生长影响大,且一般防治办法难以见效。龚国淑介绍,褐斑病是四川猕猴桃产区仅次于溃疡病的第二大病害,从海拔200米~1400米均能发病,900米以上为轻发区,900米以下为重发区,苍溪较为特殊,海拔500米以下为重发区,海拔600米以上很轻。
褐斑病导致猕猴桃树叶片早落,严重影响其品质产量,流行年份采果前半月叶片几乎全部掉光,产量损失可达15%—50%。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指导,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办,承办单位是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农财网,参会红一军团为广东瑞丰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红二军团为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红五军团为浙江新田龙特种肥料科技有限公司;红六军团为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并得到苍溪县农业局、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局、四川苍溪猕猴桃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新闻来源:http://www.ncw365.com/html/2017/yybtt_0828/40597.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