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记】从年级45名到浙大新生的奔跑人生
2025-05-21 15:45:46作者:刘志 舒正悦 审稿:杨雪 来源:动科学院 点击数:
刘志,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共青团员,曾任小班体育委员、心理委员、生活委员。累计必修加权平均成绩87.97,荣获大北农励志奖学金、溢多利奖学金、畜禽养殖技能大赛三等奖、“巨星杯”运动会男子400米第二名和800米第三名、校运会男子4×100米第四名、院足球3冠1亚等荣誉12项。现已考取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破茧:从迷茫到觉醒的成长蝶变
初入校园的刘志时常感到迷茫,除了体育竞技场上带给他瞬时的信心外,很多时候他都不知道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在何处,迷迷糊糊学了两年,累计必修成绩仅位列年级第45名。看着同学们陆续站上领奖台,他突然意识到优秀不是“等”来了,未来也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大二结束的那个夏天,这位习惯于坐在教室后排的男生给自己立下目标——提升成绩。他与室友组成学习小组,暑期留校“沉浸式”复习功课,开学后,坚持“前排听课+课后复盘”模式,课下互相分享补充各科的笔记及复习资料。一年后,他的成绩跃升至年级前12%,更收获大北农励志奖学金、畜禽养殖技能大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突围:在知识瀚海中踏浪而行
大三寒假,刘志便着手收集和分析报考相关信息,又相继向师兄师姐们就初试方面的问题作了进一步了解,而后确立了浙江大学这一目标院校。
备考浙大的征途充满挑战,面对覆盖7门学科、近千页的复习资料,刘志独创“三维学习法”:以考纲为经线构建思维导图,以真题为纬线梳理命题规律,以跨版本教材对比为纵深夯实专业基础。“泡在”图书馆的270天里,他坚持每天三次往返于图书馆、食堂和寝室,日均学习时长保持10小时以上。当寒冬的考研压力席卷而来时,这位曾完成半程马拉松的跑者,在寝室楼道背书到深夜,用运动锻造的意志力对抗焦虑。“每当想放弃,我就提醒自己:跑道上的坚持能换来奖牌,书山里的坚守同样会有回响”刘志这样分享到。
淬炼:以思辨精神叩问学术真知
“真正的学习不是搬运知识,而是建立自己的认知坐标系。”刘志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辨的学术品格。在备考《饲料学》时,他针对不同教材的17处差异点,通过文献溯源、专家请教等方式逐一求证,在备考农综和生理生化时,他广泛参考不同资料,整理出80页主观题宝典和36张知识地图,最终梳理出独具见解的知识脉络。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不仅让他在考场应对自如,更获得多位教授的赞赏:“能主动探究知识本源的学生,正是科研需要的潜力股。”
如今,这个曾在校运会400米赛道创造佳绩的年轻人,即将在更广阔的人生赛道开启新征程。回望来时路,刘志谈到:“人生如同长跑,重要的不是起跑速度,而是持续向前的勇气。从足球场到图书馆,从成都平原到西子湖畔,改变的是坐标,不变的是永远向上的决心。”他的故事,正在激励更多学子相信:只要保持奔跑的姿态,每个人都能抵达梦想的远方。